民营金融拓荒者

日期:2010.01.01 点击数:3

【类型】期刊

【关键词】 企业人力资源 薪酬模式 管理研究 全球金融危机 企业人力资本 2009年 激励效用 机械工业企业

【刊名】浙商

【出版日期】2010-01-01

【期号】第11期

【摘要】浙商银行第二轮增资扩股后,总股本由之前的27亿股猛增至52.16亿股,股东数则由16家扩容至19家,其中民营股东18家。 本刊记者 金少策 2010年4月19日,浙商银行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召开,会议主要议程是审议《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一份亮丽的年报及该行第二轮增资扩股后的民企股东曝光。 亮丽业绩 “2009年末,全行监管资本114亿元,资本充足率11.06%。总资产1634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21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5.00%、69.55%和70.16%。全年净利润为8.67亿元,同比增长46.80%,资产质量保持优良。”显然,经营团队交出的“成绩单”令人满意。 西子集团董事长王水福(任浙商银行董事)和永利集团董事长周永利(任浙商银行董事)坐在台下,表情轻松。他们是众多股东代表中的两位知名浙商。除此之外,同为股东的万向控股(鲁伟鼎任浙商银行监事会主席)、广厦控股(楼江跃任浙商银行董事)、横店集团、恒逸集团、日发控股等企业均派员参加了此次会议,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乐观的情绪。 这也是他们参与浙商银行第二轮增资扩股后的首个年报审议。浙商银行2009年年报显示,行总股本由之前的27亿股增至52.16f2股,补充资本金近40亿元,股东数则由16家扩容至19家,其中民营股东18家。 这18家民企是民间资本投资金融服务机构的拓荒者。在展望“新36条”继续给民间资本投资金融服务机构“松绑”的探讨中,他们在浙商银行的尝试无疑最具代表性。 18家民企成受益者 浙商银行自成立以来就被称之为“真正的民营银行”,其资本结构凸显民营色彩:民资占股8571%。在初始的全部15家股东中,万向控股、广厦控股等13家民营企业掌控了8571%的银行股权,民营资本处于优势地位。第二轮增资完成后,浙商银行的“民营特色”并未改变,持股比例仍为85.71%。 鲁冠球旗下“万向系”实际持股比例为10.34%,与旅行者汽车集团并列排名第二;横店集团和浙江恒逸集团含关联方在增资扩股后备持股9.54%,并列排第三。 《浙商》记者了解到,此轮增资扩股中,浙江广厦并未认购新增股份。由于受制于银监会有关认购新增股份的相关规定,广厦控股无法直接增持浙商银行。但记者注意到,广厦关联方浙江省东阳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增持24亿股,占股比例却升至6.80%。 曲线增资不在少数,李字集团与恒逸集团也通过旗下子公司保证了增持权益。同时,这体现了浙商对金融资产的钟情,而从参股浙商银行的数位浙商来看,他们在金融领域的拓荒,已经初具规模。 点评 史晋川:寻找更高层次的“资本家” 其实,浙商群体一直在努力突破金融投资领域的“玻璃门”:由小信用社发展而来的台州商业银行、泰隆等民营银行经过多年的坚持,进入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广设分行,不断取得金融业方面的突破;新湖集团黄伟打造的“新湖系”开始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郭广昌的“复星系”早已形成了庞大的“金融+实业”链条;雅戈尔集团李如成制定的“三驾马车”战略——服装、房地产、金融投资三大领域业已取得较好的整合成果。 对于浙商一直尝试在金融领域进行的一些新突破,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史晋川就此分析,这是对原来的体制、产业准入等管制的一种挑战。 “浙江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浙商普遍想进入新产业、新领域,但碰到了两个现实问题。”史晋川认为,首先是面临国家的准入难题,在某些产业,国家的政策表面看来是准许进入的,但实际上仍存在天花板、玻璃门。国家允许准入的一些产业,一般有较大的资金或规模经济的门槛要求。这些门槛未必是国家政策有意识地阻碍民企进入,但其产业确实与其规模经济要求相适应。第二个难题则是融资手段的缺乏。虽然有机会进入新产业,但浙商往往缺乏有效的融资手段,缺乏相应的理念去做资本家融资的事情。这必然导致浙商力量的分散。 史晋川告诉《浙商》记者,“把分散的产业资本集中起来成为金融资本,然后转换成为大的产业资本,在这个能力上我认为浙商是存在问题的。” “这显然和资本及融资方式有关,浙商是很成功的商人、企业家,但他们中的—部分应该可以脱离实体产业成为更高层次的‘资本家’,这是浙商转型的—个方向,也是浙江整体经济突破的一个方向。”史晋川说。 股东素描 鲁冠球:在金融领域“播种” 鲁冠球与刘永好、张宏伟被称“中国民营企业的三巨头”。与刘永好的新希望集团(民生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和民生保险的股东之一)、张宏伟的东方集团(民生银行和新华人寿保险的大股东)相比,鲁冠球的“金融帝国”规模也不算小。2003年以来,他率领旗下的万向集团就已一步步深入金融领域。 “金融保险业作为一个尚待开发并又有着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始终在万向的拓展视野之内。”鲁冠球今年早些时候接受《浙商》记者采访时说,万向的发展思路将是“工业产业与金融产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2001年5月,万向集团通过其海外全资子公司——万向美国公司正式出资参股了美国霍顿保险集团公司,该公司是美国最大的非上市保险公司。双方还共同出资在美国芝加哥成立了万向一霍顿保险经纪公司,万向获得51%的控股权。这是万向涉足金融业的第一步。 随后,鲁冠球进军金融领域的动作频频。 2004年,万向控股参股浙商银行。至此,万向直接投资的金融机构已达6家,直接或间接控股上市公司10家,持有的金融牌照11张。 2009年,万向实现营业收入5148亿元,同比增长13%。 “以产业为基础,金融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鲁冠球以“播种”一词形容金融领域的投资: “就像我家的菜园子,你播下种子,肯定有不发芽的,肯定也有发芽的。”而目前,万向“播种”似乎还将继续深入。 徐永安:看中金融业的回报 自从2001年横店集团“少东家”徐永安上台以来,他就格外看好各种金融工具的作用,欲求利用资本市场独特的价格发现功能,为横店创造更为有利的成长环境。 2004年,横店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出资1.43亿元持有浙商银行9.54%的股权。 徐永安告诉《浙商》记者,横店经过20多年的产业拓展,产生了强烈的融资需求,希望借助证券、银行业实现整合产业链的目的。 徐永安强调,公司投资金融企业只是看中投资回报。“我理解民营企业进入商业银行绝大部分都是纯粹的投资行为,而不是说要控制金融业。”徐永安说。 曾赴日留学的徐显然很擅长利用金融工具,他说,我们看中浙商银行的未来,这将为企业带来颇丰的利润。“做实业的人利用金融工具壮大自己的实业,这是一种进步、一种运作水平。金融只是工具,关键要看这家企业在发展什么。”对于依靠多年实业积累家底殷实的横店来说,投资的脚步放慢一点,问题也不大。不过担忧还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火烧得太大,我这个池塘里的水也要被抽干。” 王水福:浙江金融史中找到启发 “看书启发了我们投资参股。”爱好看书的王水福,喜欢把好文章摘出来给员工读,然后跟员工交流,他把收集的好文章编成《潮涌千年》,这本记载着浙江人文历史、文化遗存、山川胜迹、杰出人物的“小百科”里,有一篇讲述浙江金融业历史沿袭的文章。“文章中有不少值得我们思索的东西,比如浙江兴业银行的事迹,就启发我们投资参股了浙商银行。” 制造业是西子集团的核心产业,但王水福也毫不讳言要进入其他领域的雄心。在接受《浙商》记者采访时,他表示,中国经济经历了30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服务业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已经打开。 王水福表示,现在其他领域的投资收益都比这个大,但是金融服务这个领域有着长远的发展空间。所以,几乎在浙商银行第二轮增资扩股的同时,王水福还参股杭州银行成为了其新股东。 楼忠福:对金融业观念逐渐改变

【全文挂接】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