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26)
按栏目分组
杭州企业 (95)
万向 (22)
万向历史 (4)
鲁伟鼎 (4)
鲁冠球 (1)
按年份分组
2018(1)
2017(3)
2016(3)
2015(2)
2014(3)
2013(5)
2012(13)
2011(13)
2010(82)
2009(1)
按来源分组
浙商(5)
法制与社会(3)
建筑·建材·装饰(3)
经贸实践(3)
时代中国(2)
今日浙江(2)
初中生学习·低年级(1)
成才与就业(1)
大众商务·创业(1)
企业管理实践与思考(1)
图片新闻
作者:暂无 来源:经贸实践 年份:2011 数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万向集团  图片新闻  博览会  电动汽车  副省长  宁波  2009年  新能源 
描述:2009年6月,在宁波举办的节能博览会上,金德水副省长(前排左二)参观万向集团研发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左三为时任宁波市长的毛光烈..
跨过寒潮是新春 浙江外贸不断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作者:金国娟  来源:今日浙江 年份:2010 数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万向集团  董事局主席  全球金融危机  国际市场竞争力  营业收入  外贸  2009年  浙江 
描述:在最跌荡的一年实现了最好的业绩。这是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对2009年的总结。这一年,全球金融危机蔓延,但万向日创利润超过1000万元。这一年,万向营业收入首次超过500亿元,达到514.8亿元。
分户供暖改造设计及运行实例分析
作者:崔永丽 高赵生  来源:建筑·建材·装饰 年份:2010 数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万向集团  董事局主席  全球金融危机  国际市场竞争力  营业收入  外贸  2009年  浙江 
描述:1 引言 分户供暖改造是将原有供热负荷采暖系统按照分户控制进行改造设计、施工.本文就采暖分户改造后,热源循环系统及热用户在运行初期出现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高层建筑无水箱直连供暖系统应用探讨
作者:高赵生 崔永丽  来源:建筑·建材·装饰 年份:2010 数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万向集团  董事局主席  全球金融危机  国际市场竞争力  营业收入  外贸  2009年  浙江 
描述:在高层建筑的供暖设计中,常常会遇到由于静水压力高不能与室外热网直接连接,热网供水温度低(85/60℃),如果采用换热器与市内系统间接连接,不但热媒温度会更低,影响散热效果,而且增加了系统投资费用,所以无法采用隔绝式连接的问题.
供热系统循环泵选型与热网运行调节
作者:崔永丽 高赵生  来源:建筑·建材·装饰 年份:2010 数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万向集团  董事局主席  全球金融危机  国际市场竞争力  营业收入  外贸  2009年  浙江 
描述:1 引言 为保证供热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同时又经济合理地向热用户供应热能,不仅要求设计先进合理、设备选型经济实用、热源及热网具有良好的施工安装质量,而且还必须对系统进行科学地运行与维护管理,本文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应用情况,对供热系统运行中的循环泵选型与热网运行调节进行论述.
中机企协2009年活动一览
作者:暂无 来源:企业管理实践与思考 年份:2010 数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企业人力资源  薪酬模式  管理研究  全球金融危机  企业人力资本  2009年  激励效用  机械工业企业 
描述:“创新薪酬模式,提升激励效用"专题工作论坛 6月28~29日,机械T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会在黄山举办了“创新薪酬模式,提升激励效用”专题工作论坛,探讨了全球金融危机下,机械工业企业如何优化企业人力资本,找到员工薪酬激励的平衡点,如何以激励组合策略应对危机等问题。万向钱潮轴承、正泰集团、陕鼓集团等企业薪酬管理实践的经验交流,为企业提供了展示自身管理成果的舞台,也让与会代表们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管理思路。
民营金融拓荒者
作者:暂无 来源:浙商 年份:2010 数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企业人力资源  薪酬模式  管理研究  全球金融危机  企业人力资本  2009年  激励效用  机械工业企业 
描述:浙商银行第二轮增资扩股后,总股本由之前的27亿股猛增至52.16亿股,股东数则由16家扩容至19家,其中民营股东18家。 本刊记者 金少策 2010年4月19日,浙商银行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召开,会议主要议程是审议《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一份亮丽的年报及该行第二轮增资扩股后的民企股东曝光。 亮丽业绩 “2009年末,全行监管资本114亿元,资本充足率11.06%。总资产1634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21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5.00%、69.55%和70.16%。全年净利润为8.67亿元,同比增长46.80%,资产质量保持优良。”显然,经营团队交出的“成绩单”令人满意。 西子集团董事长王水福(任浙商银行董事)和永利集团董事长周永利(任浙商银行董事)坐在台下,表情轻松。他们是众多股东代表中的两位知名浙商。除此之外,同为股东的万向控股(鲁伟鼎任浙商银行监事会主席)、广厦控股(楼江跃任浙商银行董事)、横店集团、恒逸集团、日发控股等企业均派员参加了此次会议,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乐观的情绪。 这也是他们参与浙商银行第二轮增资扩股后的首个年报审议。浙商银行2009年年报显示,行总股本由之前的27亿股增至52.16f2股,补充资本金近40亿元,股东数则由16家扩容至19家,其中民营股东18家。 这18家民企是民间资本投资金融服务机构的拓荒者。在展望“新36条”继续给民间资本投资金融服务机构“松绑”的探讨中,他们在浙商银行的尝试无疑最具代表性。 18家民企成受益者 浙商银行自成立以来就被称之为“真正的民营银行”,其资本结构凸显民营色彩:民资占股8571%。在初始的全部15家股东中,万向控股、广厦控股等13家民营企业掌控了8571%的银行股权,民营资本处于优势地位。第二轮增资完成后,浙商银行的“民营特色”并未改变,持股比例仍为85.71%。 鲁冠球旗下“万向系”实际持股比例为10.34%,与旅行者汽车集团并列排名第二;横店集团和浙江恒逸集团含关联方在增资扩股后备持股9.54%,并列排第三。 《浙商》记者了解到,此轮增资扩股中,浙江广厦并未认购新增股份。由于受制于银监会有关认购新增股份的相关规定,广厦控股无法直接增持浙商银行。但记者注意到,广厦关联方浙江省东阳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增持24亿股,占股比例却升至6.80%。 曲线增资不在少数,李字集团与恒逸集团也通过旗下子公司保证了增持权益。同时,这体现了浙商对金融资产的钟情,而从参股浙商银行的数位浙商来看,他们在金融领域的拓荒,已经初具规模。 点评 史晋川:寻找更高层次的“资本家” 其实,浙商群体一直在努力突破金融投资领域的“玻璃门”:由小信用社发展而来的台州商业银行、泰隆等民营银行经过多年的坚持,进入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广设分行,不断取得金融业方面的突破;新湖集团黄伟打造的“新湖系”开始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郭广昌的“复星系”早已形成了庞大的“金融+实业”链条;雅戈尔集团李如成制定的“三驾马车”战略——服装、房地产、金融投资三大领域业已取得较好的整合成果。 对于浙商一直尝试在金融领域进行的一些新突破,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史晋川就此分析,这是对原来的体制、产业准入等管制的一种挑战。 “浙江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浙商普遍想进入新产业、新领域,但碰到了两个现实问题。”史晋川认为,首先是面临国家的准入难题,在某些产业,国家的政策表面看来是准许进入的,但实际上仍存在天花板、玻璃门。国家允许准入的一些产业,一般有较大的资金或规模经济的门槛要求。这些门槛未必是国家政策有意识地阻碍民企进入,但其产业确实与其规模经济要求相适应。第二个难题则是融资手段的缺乏。虽然有机会进入新产业,但浙商往往缺乏有效的融资手段,缺乏相应的理念去做资本家融资的事情。这必然导致浙商力量的分散。 史晋川告诉《浙商》记者,“把分散的产业资本集中起来成为金融资本,然后转换成为大的产业资本,在这个能力上我认为浙商是存在问题的。” “这显然和资本及融资方式有关,浙商是很成功的商人、企业家,但他们中的—部分应该可以脱离实体产业成为更高层次的‘资本家’,这是浙商转型的—个方向,也是浙江整体经济突破的一个方向。”史晋川说。 股东素描 鲁冠球:在金融领域“播种” 鲁冠球与刘永好、张宏伟被称“中国民营企业的三巨头”。与刘永好的新希望集团(民生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和民生保险的股东之一)、张宏伟的东方集团(民生银行和新华人寿保险的大股东)相比,鲁冠球的“金融帝国”规模也不算小。2003年以来,他率领旗下的万向集团就已一步步深入金融领域。 “金融保险业作为一个尚待开发并又有着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始终在万向的拓展视野之内。”鲁冠球今年早些时候接受《浙商》记者采访时说,万向的发展思路将是“工业产业与金融产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2001年5月,万向集团通过其海外全资子公司——万向美国公司正式出资参股了美国霍顿保险集团公司,该公司是美国最大的非上市保险公司。双方还共同出资在美国芝加哥成立了万向一霍顿保险经纪公司,万向获得51%的控股权。这是万向涉足金融业的第一步。 随后,鲁冠球进军金融领域的动作频频。 2004年,万向控股参股浙商银行。至此,万向直接投资的金融机构已达6家,直接或间接控股上市公司10家,持有的金融牌照11张。 2009年,万向实现营业收入5148亿元,同比增长13%。 “以产业为基础,金融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鲁冠球以“播种”一词形容金融领域的投资: “就像我家的菜园子,你播下种子,肯定有不发芽的,肯定也有发芽的。”而目前,万向“播种”似乎还将继续深入。 徐永安:看中金融业的回报 自从2001年横店集团“少东家”徐永安上台以来,他就格外看好各种金融工具的作用,欲求利用资本市场独特的价格发现功能,为横店创造更为有利的成长环境。 2004年,横店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出资1.43亿元持有浙商银行9.54%的股权。 徐永安告诉《浙商》记者,横店经过20多年的产业拓展,产生了强烈的融资需求,希望借助证券、银行业实现整合产业链的目的。 徐永安强调,公司投资金融企业只是看中投资回报。“我理解民营企业进入商业银行绝大部分都是纯粹的投资行为,而不是说要控制金融业。”徐永安说。 曾赴日留学的徐显然很擅长利用金融工具,他说,我们看中浙商银行的未来,这将为企业带来颇丰的利润。“做实业的人利用金融工具壮大自己的实业,这是一种进步、一种运作水平。金融只是工具,关键要看这家企业在发展什么。”对于依靠多年实业积累家底殷实的横店来说,投资的脚步放慢一点,问题也不大。不过担忧还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火烧得太大,我这个池塘里的水也要被抽干。” 王水福:浙江金融史中找到启发 “看书启发了我们投资参股。”爱好看书的王水福,喜欢把好文章摘出来给员工读,然后跟员工交流,他把收集的好文章编成《潮涌千年》,这本记载着浙江人文历史、文化遗存、山川胜迹、杰出人物的“小百科”里,有一篇讲述浙江金融业历史沿袭的文章。“文章中有不少值得我们思索的东西,比如浙江兴业银行的事迹,就启发我们投资参股了浙商银行。” 制造业是西子集团的核心产业,但王水福也毫不讳言要进入其他领域的雄心。在接受《浙商》记者采访时,他表示,中国经济经历了30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服务业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已经打开。 王水福表示,现在其他领域的投资收益都比这个大,但是金融服务这个领域有着长远的发展空间。所以,几乎在浙商银行第二轮增资扩股的同时,王水福还参股杭州银行成为了其新股东。 楼忠福:对金融业观念逐渐改变
走出国门的农民企业家鲁冠球
作者:暂无 来源:时代中国 年份:2010 数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企业人力资源  薪酬模式  管理研究  全球金融危机  企业人力资本  2009年  激励效用  机械工业企业 
描述:有商界常青树的美誉的鲁冠球是本土成长的中国企业家,他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没有系统管理经验,完全依赖近半个世纪的磨砺,修炼出一整套极有价值的商业哲学体系。这位当年的修理匠,现在通过并购掌控19家海外公司,继续巩固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世界一流企业地位,同时还进入农业、矿产、新能源、金融等10大产业。2007年营业收入超过400亿元。 作为中国最受尊敬的第一代企业领袖之一,鲁冠球主宰了万向集团从一个小工厂发展成国内最大民营企业之一的全过程。 只有初中文化的鲁冠球,以他的成功经验,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农民的传奇故事。 这位乡音浓重的浙江老头儿,儿时家境很差,因生活所迫于15岁辍学,为了养活自己当过打铁匠。3年的炉前生活,壮实了他的身体,也使鲁冠球对机械农具产生了狂热爱好。从而使他在其后,把一问农机小作坊打造成中国乡镇企业的典范,并把领航万向集团稳步前行。 从数不清的乡镇企业昙花一现的经济无序发展到今天,鲁冠球奇迹般成为民营企业家中的常青树。在与国际化接轨大潮汹涌而来之际,鲁冠球再一次成为故事的主角:不仅成为国内第一个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供零部件的OEM厂商,2001年8月28日,他还一举收购了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UAL,开创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
成功“富二代”个案分析
作者:陈行运  来源:时代中国 年份:2010 数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企业人力资源  薪酬模式  管理研究  全球金融危机  企业人力资本  2009年  激励效用  机械工业企业 
描述:万元,海博鑫惠因此获得收益790.5万元。 逐渐退出法人股后,海鑫集团又在二级市场频繁现身。2007年7月1日至9月30日,海鑫实业分别买进中国铝业、益民商业、华电国际、兴业银行等多只股票。2007年
转基因粮食政策起纷争
作者:乌蒙夫  来源:法制与社会 年份:2010 数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2010年  转基因农作物  玉米品种  转基因粮食  2009年  专家座谈会  转基因棉花  粮食政策 
描述:文/乌蒙夫 近期相关网站上挂出了两条有关“转基因粮食”的新闻资讯,一条是:国家农业部在先后批准转基因棉花、杨树等植物的生产应用后,2009年底又颁发了一个转基因玉米品种、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种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在2010年2月25日举办的“农作物生物育种产业发展高层专家座谈会”上,100多位与会专家均认为新品种转基因农作物和普通品种具有同样的安全性,于是共同建议中国应加快转基因技术研究、增强生物育种国际竞争能力;另一条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国家环保部生物多样性研究首席专家薛达元、水稻专家袁隆平等众多顶尖专家,近期都对转基因粮食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并对农业部草率批准转基因粮食作物商业化的做法表示担忧,理由是科学界尚不能完全预知对生物进行转基因改造可能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何种危害,因为这种危害或许要在未来几代人中才得以显现。 事实上,一场有关转基因粮食扬弃问题的激烈争议不仅正在我国学术界展开,同时也在政府职能部门和民意之间演进着——近两个月来,“中国成为国外转基因粮的生死试验场”、“民族的噩梦”等有关转基因粮食商业化种植的各种担忧始终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并逐渐蔓延形成一种公众的恐慌情绪。问题是转基因粮食品种的生产应用问题至今仍由少数政府官员说了算,在“御用专家”们的鼓动之下,沸腾的民意能否撼动据称“不仅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并能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的转基因粮食产业政策呢? 政府力推“转基因粮食” 所谓“转基因”,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去,使之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某些优良遗传性状的物质,它的本质就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从而改变动植物的性状,培育出从未在世间出现过的“人工生物”。“转基因粮食”正是利用这一现代生物技术,培养出兼具其他物种性状的高产粮食作物品种,例如在水稻的基因组中加入北极鱼类的抗冻基因,就能实现在冬季里也正常种植、收获这种转基因水稻了。 在进入21世纪已10年后的今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已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阶段。并且有专家预测,到2050年时全球人口总数将膨胀至90亿,然而在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全球可耕种的农地、供使用的淡水和其他农业资源却没有多大的变化,这便将给为人类提供足够粮食的农业生产带来严峻的挑战,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转基因生物技术在粮食生产领域的应用。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科技界早就致力于转基因粮食品种生产应用领域的研究了。 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黄大口看来,粮食安全离不开转基因技术,粮食产量一直徘徊不前的我国更要发展转基因作物来实现农业生产的较大增幅。他表示,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即已开始转基因作物研究,90年代中期即已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自主开发并拥有抗虫转基因技术专利的国家,转基因水稻、玉米、小麦等多种作物以及林木的研究进展也十分迅速,抗虫棉、转基因抗虫杨树和抗病毒木瓜等在此前即已被批准大规模生产应用,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自主基因产权,并独立实现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国家。 进入2010年后,生物技术已被列为我国的新兴产业之一,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明确提出加快推进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整合科研资源、加大研发力度,尽快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高产、优质、高效的转基因新品种并促进产业化。 我国目前的转基因农作物主要是棉花,转基因棉的种植面积已占到总量的七成以上,仅次于最大生产国美国。但由于安全性等原因,我国此前一直限制转基因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的大规模商业化推广,不过很多种植类公司早就在这方面付出种种努力了,企业家们都坚信我国商业化种植转基因口粮是迟早的事情。于是,隆平高科、登海种业、亚盛集团、丰乐种业、万向德农等相关上市企业如今都已拥有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的转基因育种技术,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而这个“东风”就是由国家农业部发放的转基因粮食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在批准了转基因棉花、番茄、甜椒等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后,国家农业部于2009年11月27日批准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获准的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分别由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农科院申报,安全证书的有限期均至2014年8月17日),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批准主粮可进行转基因种植的国家。农业部在对这项事关全国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的行政许可项目进行说明时,仅简单地表示该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是“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多年安全评价结果”,即按照非公开程序(未经明显公示便予以批准的操作方式)来进行的。 问题是由于在安全方面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转基因主粮至今仍未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获准进行商业化生产应用,它对食用人群乃至全人类来说到底是福是祸都还有赖更长的检验时间,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多年安全评价”便急不可待地宣布它有百益而无一害,我国农业领域的最高行政主管部门也忙着在暗箱中为其开闸,这如何能让“以食为天”的老百姓们放心得下呢? 各界专家纷纷提出质疑 黄大口所长近年来多次公开表示:同传统食品相比,转基因食品更加安全,比如说传统玉米往往会因虫害而诱发霉菌毒素感染,无论是食用还是做饲料都会产生危害,但转基因玉米就不会了——人们至今仍没有发现由于食用转基因食品而对健康造成损害的事例,因为转基因食品所转入的基因对人是安全的,而对害虫却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并能使作物的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都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但针对农业部首次为转基因玉米、水稻颁发安全证书的做法,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却忧心忡忡地表示:“转基因水稻是在水稻中引入抗虫基因后促使水稻分泌一种BT毒蛋白物质,虫子食用后会被毒死。但水稻是人类的主粮,连昆虫都无法下口的水稻,人类长期食用难道就没有害处吗?欧美科学家都不敢断定这项技术一定是安全的,中国科学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拿下安全证书似不稳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也提出质疑:“如果在全球还远未达到共识的情况下,我们贸然去进行转基因水稻大面积的商业化种植,这种‘敢为天下先’是不是也太超前了?”国家环境保护部生物多样性研究首席专家薛达元也表示:“由于水稻是主粮,世界各国都比较慎重,还没有哪个国家进行商业化种植。我并不反对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但是我担忧背后的风险——欧洲等国家对于转基因食品有比较严格的限制,一旦转基因水稻在我国进行商业化生产应用,必然会影响我们的粮食出口……” 国家环保部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官员还曾发出警告:“在生态系统中,转基因生物是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外来物种,它可能破坏整个生态的平衡。国际上类似的案例并不少见,如2001年的‘墨西哥玉米基因污染事件’、2002年的‘转基因玉米混进美国大豆事件’、2006年的‘转基因大马哈鱼逃逸事件’等。”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表示:“转基因水稻的推广一定要慎重,要从生命、民族、生态的高度上来考虑!我个人认为,政府应该特别慎重批准转基因植物商业化。科学家不能完全预知对生物进行转基因改造有可能导致何种突变,而对环境和人造成危害。虽然实验非常成熟,但其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或许要在未来几代人后才显现。” 除了出席“农作物生物育种产业发展高层专家座谈会”的那100多位专家一致表示“转基因食品无害”以外,未参会的专家们几乎都站在了反对转基因粮食商业化的立场上,这样的阵营划分不能说不让人感到奇怪,正如薛达元始终呼吁的那样:“决策过程不是由少数人来作决定。中国有100多个转基因专家,如果大家发出的都是同一个声音,这是非常不正常的,总需要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遗憾的是,但凡反对转基因粮食商业化的专家都进不了由农业部统辖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这样的反对意见因而一直无人提出。 不过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近年来已经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很大争议,如法国科学家便于2007年证实,世界上最大的种子公司——美国孟山都公司出产的一种转基因玉米,对人体肝脏和肾脏都具有毒性:美国科学家2008年也证实,长时间喂食转基因玉米的小白鼠,其免疫系统会受到损害……在这些研究成果的警示下,法国生物技术委员会于2009年12月22日宣布:转基因玉米“弊大于利”。 其实关于转基因生物的危害性,国外研究机构早就指出.转基因生物作为一种可能的“延时性生化武器”,它因具有外来的基因,对大自然生态系统来说是全新品种,若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必然会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破坏原有自然生态平衡,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转基因生物会在自然界中自我繁殖,并和其近亲品种杂交,从而使得外来基因在自然中以不可控制方式传播,造成不可挽回的基因污染:转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