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
学位论文(1)
报纸(1)
按栏目分组
杭州企业 (5)
鲁冠球 (1)
按年份分组
2018(1)
2017(1)
2013(1)
2012(1)
2011(1)
2004(1)
按来源分组
中山大学(1)
全国流通经济(1)
中国内部审计(1)
经营管理者(1)
中外企业家(1)
-1(1)
鲁冠球的梦想:汽车“万向造”
作者:朱平豆  年份:2004 数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万向集团  鲁冠球  跨国经营  民营企业  顾雏军  汽车零部件  君子兰  国有企业改制  收购兼并  汽车配件 
描述:鲁冠球的梦想:汽车“万向造”
创新员工持股制度实现共同富裕
作者:黄超豪  来源:中外企业家 年份:2012 数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收入差距  民营企业  企业职工持股  员工持股计划  第三条道路  分享经济理论  员工持股制度  国有企业改制  员工持股会  实现共同富裕 
描述:西方员工持股制度受到双要素经济理论和分享经济理论的推动,发展迅速,成就斐然,极大地缓和了劳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收入差距。中国的员工持股是为了解决民营企业资金问题或者适应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而建立的,缺少必要的法律与政策支持,出现了许多严重问题。创新员工持股制度是未来解决贫富差距过大、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一、员工持股产生的理论基础 员工持股制度产生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那便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社会贫富分化与经济滞胀。美国律师兼经济学家凯尔索认为,财富是由劳动和资本这两个基本因素共同创造的,但工人在传统的生产组织中既没有自主权,也不享有剩余价值,从而造成资本家与工人的收入差距日趋扩大,必然会危害社会的稳定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安全。为此,社会应该创造一种法律体系,使劳动者能够获得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即劳动者应该通过持有股权、拥有一定的生产性资源分享企业的剩余,从而促进社会公平,建立民主资本主义经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魏茨曼从分配领域出发,把雇员的报酬制度区分为工资制度和分享制度两种模式,他认为滞胀的最终解决要通过改变劳动报酬的性质及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方式,并直接在厂商层次上矫正根本的结构缺陷,即把工资制度改变为分享制度。
国有企业改制中内部审计工作重点
作者:赵雯燕  来源:经营管理者 年份:2017 数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有资产  内部审计  国有企业改制  监督 
描述:国有企业改制历经24年,如今到了收官之际,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及内部控制方方面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同时作为我国三大审计体系之一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近年来随着企业机构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内部审计也参与介入许多的工作,为改制后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打好基础。国有企业改制形式上可以划分为整体改制与分块改制两种,不同的改制形式,内部审计的参与度、所发挥的作用及内审工作重点也不尽相同,本文将探讨整体改制中接收国有资产公司的内审工作重点。
关于控制国有企业对外投资风险的探讨
作者:洪元丽  来源:中国内部审计 年份:2013 数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投资项目  管理制度  实施过程  企业对外投资  对外投资管理  投资收益  国有企业改制  投资决策  项目投资  投资风险 
描述: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是指通过直接或间接投出资产、资金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权而形成的投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国有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对外投资已经成为国有企业实施资本运作、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对外投资未经充分论证,盲目性较大,结果投资之时就是亏损之日;还有的盲目设点拉线,投资链条过长,结果连自己有多少个“子孙”都不清楚.在新形势下,严格对外投资,控制投资风险,正确处理投资行为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建立合理的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对外投资的收益,保证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有企业在发展和深化改革中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国有企业改制对绩效影响的案例研究
作者:陈金权  来源:全国流通经济 年份:2018 数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绩效影响  国有企业改制 
描述: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国有控股企业进行国企改革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改制后企业的发展状况,结合案例分析,研究所有制改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国有中小企业LSHG改制后的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彭涛  来源:中山大学 年份:2011 数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经营模式  化工企业  蓝海战略  国有企业改制 
描述:LSHG有限公司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国有企业杭州LSHG总厂,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该公司是浙江省最大的纯碱、硝盐生产基地和最大的小合成氨生产厂家。LSHG公司是在计划经济体系中建立是典型的地方国营企业,在改革开放的中经历了“改制”,成为企业员工为大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运行8年后将大部分股份出售给一个上市公司,使其成为上市公司的一个子公司。LSHG的改制前的状态和改制的原因及其在改制后所面临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出售股份的原因和出售过程中政府、股东、员工的利益的平衡,以及通过产权变化后企业发展空间的拓宽,这些现状原因和动力在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国有企业中具有代表性。通过分析LSHG公司的这几十年的经历,特别是分析该公司2000年-2011年期间的变化,除了国内的政治大环境外,就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的理论和理念,利用内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发展企业,将现有资源与潜在资源最大化结合、突破新形势下的企业发展瓶颈,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发面冲破原有的“红海”局面,寻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蓝海”领域,如何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小型国企改制后发展企业的创新经营之路。 本文从LSHG的具体案例分析入手,运用企业经营与管理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以及波特“五力模型”理论,对经历过改制和产权大规模变更的LSHG进行内外部环境分析,并利用SWOT分析工具辨清明晰其优劣势的基础上,评价对公司的产权变更对公司的意义,提出初步解决方案。最后,在充分考虑原有体制的影响,公司的现状,按照当前政府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策略和建立和谐社会的处理劳资关系的原则,制定了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可以看到,一些类似的方案和措施公司正在实施,继续跟踪可以看出实施的初步效果。 全文共分为六章,其中第一章主要阐述问题提出的背景,提出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为文献综述,追溯本研究的理论来源,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为本文主要研究对象LSHG的情况介绍及改制和产权变动历程阐述;第四章和第五章则为本文的重点,在前面理论介绍及对LSHG概述的基础上, 分析了公司经营模式现状、存在问题,公司当时优劣势,提出公司经营模式的创新策略及其实施保障。最后第六章总结全文,得出本研究的最终结论,并阐释本研究能够带来的理论及现实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