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5)
报纸(1)
按栏目分组
杭州企业 (17)
鲁冠球 (7)
万向 (2)
按年份分组
2016(4)
2012(6)
2011(5)
2010(6)
2008(1)
2003(1)
1999(1)
1996(1)
1995(1)
按来源分组
冶金企业文化(2)
浙商(2)
-1(1)
当代农机(1)
能源评论(1)
农村工作通讯(1)
企业家(1)
瞭望(1)
中国乡镇企业(1)
工业审计与会计(1)
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丁光维  来源:工业审计与会计 年份:2012 数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万向集团公司  民营企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希望集团  大型企业集团  改革开放  内部审计  集团控股公司 
描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营企业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雨后春笋般的在全国各地发展起来,伴随着私有经济法律地位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发育完善,不少民营企业已由开办时的家庭作坊,发展成为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并涌现出了像北京联想集团控股公司、上海新高潮(集团)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正泰集团、新希望集团、吉利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分离,使民营企业的所有者和最高管理当局,不能像创业初期那样直接对经营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集团化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鲁冠球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 年份:1995 数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万向集团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探索与实践  下属企业  乡镇企业  内部管理  大型企业集团  成员企业  经营管理者  集团化管理 
描述:集团化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现在,乡镇企业已到了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增长型转变的阶段,许多乡镇企业为了发展壮大,实现规模效益,组建了企业集团,这是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很多企业集团在内部管理上不很规范,没有形成一套...
乡镇企业家要不断完善自我--听鲁冠球一席谈
作者:骆国骏 江北  来源:瞭望 年份:1996 数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管理模式  万向集团  鲁冠球  完善自我  经营者  大型企业集团  优秀企业家  乡镇企业家  中国改革  企业负责人 
描述:“乡镇企业被誉为‘能人经济’。一个好的经营者,就是一个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说,经营者倒了,企业也垮了。‘能人易夭’现象的出现,固然有历史的、客观的原因,但是真正的病根子还得从‘能人’自身去寻找。” 鲁冠球,这是一个在企业界为人所熟知的名字。就是这位农民的儿子,把一个只有7个人,4000元资产的铁匠铺发展成为拥有35000名员工,35亿资产,下属60家经济实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27年过去了,鲁冠球依然活跃在中国改革大潮的浪尖,总是把美好的音符一个接一个地增添到自己人生的乐章上:全国十大新闻人物、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十大杰出职工、中国经营大师、中国乡镇企业功勋、中国改革风云人物……有人说,年过半百的鲁冠球是中国企业界的“常青树”。
王正权:内外兼修,打造万向强势品牌
作者:暂无 来源:企业家 年份:2012 数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进出口  王正  宁波地区  大型企业集团  2007年  2008年  员工队伍建设  强势品牌 
描述:王正权,宁波万象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正权自2008年加入宁波万象进出口有限公司以来,在内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狠抓执行力,在外主攻各项主营业务。使公司成为宁波地区同行业的佼佼者。宁波万象控股集团成立于2007年,拥有资产总额13亿元,2008年实现销售12.8亿元。目前已经成为一个集房地产、建材、投资、进出口、有色金属等行业为一体的跨行业、跨地区、多元化、综合性的大型企业集团。
鲁冠球:演绎现代神话的企业家
作者:姜振华 隆亚西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年份:1999 数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话故事  钱塘江  作文  万向节  演绎  大型企业集团  世界知名  现代神话  铁匠  企业家 
描述:一个普通的农民,成为世界知名的企业家;一个由7人组成的铁匠铺,成为拥有57亿元资产、万名职工的现代大型企业集团。演绎这个现代神话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一篇作文钱塘江从皖浙赣一泄千里向东流去,到萧山境内拐了个之字形大弯,抛下了一片滩涂,也抛下了险恶
万向集团的汽车情结
作者:暂无 来源:能源评论 年份:2010 数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话故事  钱塘江  作文  万向节  演绎  大型企业集团  世界知名  现代神话  铁匠  企业家 
描述:文l本刊记者刘建冬王伟 在电动汽车与零部件之间,万向集团有着进可攻、退可守的思路,十年磨一剑,在电动汽车时代,起步于汽车万向节的“配角”能否成为“主角”?汽车情结能否获解? 万向集团创业39年前,从未搞过大型庆典。 2009年4月25日,万向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生产基地奠基暨杭州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启动仪式在万向电动汽车生产基地举行。 人们不免想起,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今年我们的汽车锂电池生产基地奠基,我下决心要搞一个仪式,目的就是为了提振信心。” 鲁冠球在仪式现场致辞:“经济萧条了,几年可以再繁荣。而生态危机了,有的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有的永远都无法恢复”。 在这一年,为实现产业升级,万向集团着手调整投资方向。这家靠汽车零部件起家的民营企业,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确定为重中之重的发展方向。 鲁冠球这样解释自己对电动汽车魂牵梦绕的理由:“我们为什么要搞电动汽车?除了看好国际趋势和国家政策以外,还因为它是万向40年汽车零部件优势的延伸。将来,如果成功了,我们就搞电动汽车,圆我们几十年的汽车梦想;如果不成功,我们就老老实实退回来,搞电动汽车的零部件给电动汽车配套。也就是说,电动汽车是我们尽力而为的最高目标,而电池一电机一电控是我们量力而行的最低保障。” 十年磨一剑 十几年前,专注于动力电池研发的企业屈指可数。 “电动汽车我搞了十年,从来没有赚过一分钱。现在机会来了,要挣大钱了o”万向做出这样的判断源于多年积累的实力支撑。 1999年6月,万向电动汽车项目组筹建成立,随后就确定了电池 电机电控一电动汽车的发展路线。先后承担了5项国家863项目和4项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2年,万向自主知识产权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机及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相继研发成功,第一辆电动轿车、电动公交车也随之研制出来。从2004年开始,纯电动公交车在杭州环西湖旅游线路投入示范运行。自2008年以来,先后有纯电动电力服务车、电力工程车等4款车型通过国家车辆产品公告试验,正式获准上牌。 十余年的努力,万向赢得了市场的认可。目前,在杭州3条公交线路上示范运行的16辆万向电动公交车已累计行驶超过50万公里;与国家电网公司合作,万向在15个省市投入63台纯电动电力专用车,建立26座充电站,累计运行近50万公里;万向还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纯电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当记者穿上专用的白色衣帽,戴上鞋套,进入万向电动汽车公司的锂电池生产车间时,两个细节让记者感受到了其工艺控制的水平; 在每个存放电池货架的支撑脚处,均有一个直角形符号来标记货架摆放位置,这样,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上去,货架和电池都摆放得整整齐齐, 生产车间的每一个门把手都不用金属,工作人员的解释是,使用特殊材料就是为了防止多次开关门后,磨掉的粉末对生产过程造成不良影响。 赔本的买卖也要做 在动力电池领域,万向专注于产品研发,累计申请专利30项,其中为电动汽车拆换电池的机械装置拥有10项专利,换电池“比加油时间还短”的技术,让万向员工十分自豪。 万向对产品制造同样投入很大,2009年,他们启动12.75亿元的投资计划,引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国内外企业最大差距是在制造过程的产品生产和工艺技术,”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公司副总经理杜俊起认为,虽然也有国内企业曾经用手工制造电池创造了“奇迹”,但车用动力电池的一致性是不能靠手来保证的,必须要以自动化设备保证。“以我们自己去年年底新设备投产前后的电池进行对比.现在的电池不仅性能、一致性有了很大提升,成本也降低了20%~30%。” 虽然这些投入并未让万向看到等值的回报,但他们仍未改变方向。接受《能源评论》记者采访时,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公司副总经理李向雷说:“2009年前10年间净投入3个多亿,至今没有赢利,我们也曾经动摇过,中间做过电动汽车电池等低端产品,但都被砍掉了。董事局鲁冠球主席强调,你们只要集中精力做好技术研究,赚钱不是你们的事情。” 现实情况是,受市场规模和产业发展阶段所限,想在市场赢利,难度很大。以万向中标上海世博会电池供应项目为例,据业内人士介绍,世博会开幕以来,万向在上海派驻了几十人的技术团队负责电池的售后服务工作,如果考虑到这部分成本,这个项目仍然亏损。“就是现在我们公司内部也没有市场部,还只是示范推广科的概念。”李向雷无奈地表示。 引来跨国姻缘 在全球新一轮经济发展过程中,业界一致认为.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能量之源前景广阔,众多企业纷纷扩大产能。日本最大工业电子集团日立计划投入200亿~300亿日元,在2015年前将产能扩大70倍。2009年,国内从事锂电池(包括电池生产与锂电池材料供应)的公司,由150家激增到300多家。 万向的目标已经制定:2009年,投资12亿元建立10亿安时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基地,满足10万辆纯电动轿车或2000辆纯电动公交车车使用。2012年将形成8亿安时产能,2015年为25亿安时产能。 早在十几年前,万向已经将眼光瞄准了世界.并迈出了“走出去”的步伐,一桩桩跨国姻缘由此展开。 1994年,万向美国公司在大洋彼岸注册成立。3年后,万向集团成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OEM厂商;2001年8月28日,万向收购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AL,此后陆续展开一系列并购,将26家海外公司收入囊中。 要实现走向世界的目标,必须拥有与国际接轨的实力。2005年12月22日,万向研制的电动汽车用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通过权威部门七个重要电池测试项目的测试,其中包括最能体现综合水平的短路、挤压及针刺三项电池安全试验。2006年,万向电动汽车的锂离子动力电池15安时电芯获得国际安全试验和鉴定机构UL的认证证书,取得了进军国际市场的敲门砖。 今年5月底,万向电动汽车与美国Enerl公司达成协议,将在中国杭州建立全自动化的电芯及电池系统生产基地,首期投资3亿多美元,预计到2011年底将形成3亿安时电芯以及4万套电动车用蓄电池组系统的产能。 美国当地媒体对此次签约的评价是,这次来自中国浙江和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握手将带来巨大的增长。2008年,《福布斯》(中文版)的评价更具战略性:“万向集团在美国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成功并购和发展,使其掌舵人鲁冠球成为该领域的全球领袖。” 有一种说法,万向的技术质量比不过优秀的国际同行;万向的成本、价格比不过国内小厂。由此看来,万向需要在“走出去”的征程上,保持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的能力,并使其在嫁接、转移、互换中,得到有效放大和提升。
民营金融拓荒者
作者:暂无 来源:浙商 年份:2010 数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话故事  钱塘江  作文  万向节  演绎  大型企业集团  世界知名  现代神话  铁匠  企业家 
描述:浙商银行第二轮增资扩股后,总股本由之前的27亿股猛增至52.16亿股,股东数则由16家扩容至19家,其中民营股东18家。 本刊记者 金少策 2010年4月19日,浙商银行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召开,会议主要议程是审议《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一份亮丽的年报及该行第二轮增资扩股后的民企股东曝光。 亮丽业绩 “2009年末,全行监管资本114亿元,资本充足率11.06%。总资产1634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21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5.00%、69.55%和70.16%。全年净利润为8.67亿元,同比增长46.80%,资产质量保持优良。”显然,经营团队交出的“成绩单”令人满意。 西子集团董事长王水福(任浙商银行董事)和永利集团董事长周永利(任浙商银行董事)坐在台下,表情轻松。他们是众多股东代表中的两位知名浙商。除此之外,同为股东的万向控股(鲁伟鼎任浙商银行监事会主席)、广厦控股(楼江跃任浙商银行董事)、横店集团、恒逸集团、日发控股等企业均派员参加了此次会议,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乐观的情绪。 这也是他们参与浙商银行第二轮增资扩股后的首个年报审议。浙商银行2009年年报显示,行总股本由之前的27亿股增至52.16f2股,补充资本金近40亿元,股东数则由16家扩容至19家,其中民营股东18家。 这18家民企是民间资本投资金融服务机构的拓荒者。在展望“新36条”继续给民间资本投资金融服务机构“松绑”的探讨中,他们在浙商银行的尝试无疑最具代表性。 18家民企成受益者 浙商银行自成立以来就被称之为“真正的民营银行”,其资本结构凸显民营色彩:民资占股8571%。在初始的全部15家股东中,万向控股、广厦控股等13家民营企业掌控了8571%的银行股权,民营资本处于优势地位。第二轮增资完成后,浙商银行的“民营特色”并未改变,持股比例仍为85.71%。 鲁冠球旗下“万向系”实际持股比例为10.34%,与旅行者汽车集团并列排名第二;横店集团和浙江恒逸集团含关联方在增资扩股后备持股9.54%,并列排第三。 《浙商》记者了解到,此轮增资扩股中,浙江广厦并未认购新增股份。由于受制于银监会有关认购新增股份的相关规定,广厦控股无法直接增持浙商银行。但记者注意到,广厦关联方浙江省东阳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增持24亿股,占股比例却升至6.80%。 曲线增资不在少数,李字集团与恒逸集团也通过旗下子公司保证了增持权益。同时,这体现了浙商对金融资产的钟情,而从参股浙商银行的数位浙商来看,他们在金融领域的拓荒,已经初具规模。 点评 史晋川:寻找更高层次的“资本家” 其实,浙商群体一直在努力突破金融投资领域的“玻璃门”:由小信用社发展而来的台州商业银行、泰隆等民营银行经过多年的坚持,进入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广设分行,不断取得金融业方面的突破;新湖集团黄伟打造的“新湖系”开始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郭广昌的“复星系”早已形成了庞大的“金融+实业”链条;雅戈尔集团李如成制定的“三驾马车”战略——服装、房地产、金融投资三大领域业已取得较好的整合成果。 对于浙商一直尝试在金融领域进行的一些新突破,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史晋川就此分析,这是对原来的体制、产业准入等管制的一种挑战。 “浙江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浙商普遍想进入新产业、新领域,但碰到了两个现实问题。”史晋川认为,首先是面临国家的准入难题,在某些产业,国家的政策表面看来是准许进入的,但实际上仍存在天花板、玻璃门。国家允许准入的一些产业,一般有较大的资金或规模经济的门槛要求。这些门槛未必是国家政策有意识地阻碍民企进入,但其产业确实与其规模经济要求相适应。第二个难题则是融资手段的缺乏。虽然有机会进入新产业,但浙商往往缺乏有效的融资手段,缺乏相应的理念去做资本家融资的事情。这必然导致浙商力量的分散。 史晋川告诉《浙商》记者,“把分散的产业资本集中起来成为金融资本,然后转换成为大的产业资本,在这个能力上我认为浙商是存在问题的。” “这显然和资本及融资方式有关,浙商是很成功的商人、企业家,但他们中的—部分应该可以脱离实体产业成为更高层次的‘资本家’,这是浙商转型的—个方向,也是浙江整体经济突破的一个方向。”史晋川说。 股东素描 鲁冠球:在金融领域“播种” 鲁冠球与刘永好、张宏伟被称“中国民营企业的三巨头”。与刘永好的新希望集团(民生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和民生保险的股东之一)、张宏伟的东方集团(民生银行和新华人寿保险的大股东)相比,鲁冠球的“金融帝国”规模也不算小。2003年以来,他率领旗下的万向集团就已一步步深入金融领域。 “金融保险业作为一个尚待开发并又有着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始终在万向的拓展视野之内。”鲁冠球今年早些时候接受《浙商》记者采访时说,万向的发展思路将是“工业产业与金融产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2001年5月,万向集团通过其海外全资子公司——万向美国公司正式出资参股了美国霍顿保险集团公司,该公司是美国最大的非上市保险公司。双方还共同出资在美国芝加哥成立了万向一霍顿保险经纪公司,万向获得51%的控股权。这是万向涉足金融业的第一步。 随后,鲁冠球进军金融领域的动作频频。 2004年,万向控股参股浙商银行。至此,万向直接投资的金融机构已达6家,直接或间接控股上市公司10家,持有的金融牌照11张。 2009年,万向实现营业收入5148亿元,同比增长13%。 “以产业为基础,金融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鲁冠球以“播种”一词形容金融领域的投资: “就像我家的菜园子,你播下种子,肯定有不发芽的,肯定也有发芽的。”而目前,万向“播种”似乎还将继续深入。 徐永安:看中金融业的回报 自从2001年横店集团“少东家”徐永安上台以来,他就格外看好各种金融工具的作用,欲求利用资本市场独特的价格发现功能,为横店创造更为有利的成长环境。 2004年,横店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出资1.43亿元持有浙商银行9.54%的股权。 徐永安告诉《浙商》记者,横店经过20多年的产业拓展,产生了强烈的融资需求,希望借助证券、银行业实现整合产业链的目的。 徐永安强调,公司投资金融企业只是看中投资回报。“我理解民营企业进入商业银行绝大部分都是纯粹的投资行为,而不是说要控制金融业。”徐永安说。 曾赴日留学的徐显然很擅长利用金融工具,他说,我们看中浙商银行的未来,这将为企业带来颇丰的利润。“做实业的人利用金融工具壮大自己的实业,这是一种进步、一种运作水平。金融只是工具,关键要看这家企业在发展什么。”对于依靠多年实业积累家底殷实的横店来说,投资的脚步放慢一点,问题也不大。不过担忧还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火烧得太大,我这个池塘里的水也要被抽干。” 王水福:浙江金融史中找到启发 “看书启发了我们投资参股。”爱好看书的王水福,喜欢把好文章摘出来给员工读,然后跟员工交流,他把收集的好文章编成《潮涌千年》,这本记载着浙江人文历史、文化遗存、山川胜迹、杰出人物的“小百科”里,有一篇讲述浙江金融业历史沿袭的文章。“文章中有不少值得我们思索的东西,比如浙江兴业银行的事迹,就启发我们投资参股了浙商银行。” 制造业是西子集团的核心产业,但王水福也毫不讳言要进入其他领域的雄心。在接受《浙商》记者采访时,他表示,中国经济经历了30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服务业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已经打开。 王水福表示,现在其他领域的投资收益都比这个大,但是金融服务这个领域有着长远的发展空间。所以,几乎在浙商银行第二轮增资扩股的同时,王水福还参股杭州银行成为了其新股东。 楼忠福:对金融业观念逐渐改变
中国现代农机民营企业的先驱
作者:晓朱  来源:当代农机 年份:2008 数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万向集团  农机  民营企业  多元化  大型企业集团  中国  汽车行业  AI公司 
描述:鲁冠球,中国民营企业的一代枭雄,中国汽车行业第一富豪,2006年福布斯百富榜第10名、2007年胡润强势榜第3名。目前,他旗下的万向已经发展成多元化的大型企业集团。2007年7月,万向集团完成了其最大的一桩海外收购案,成为美国AI公
解读浙江“草根经济”
作者:崔砺金  年份:2003 数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市场经济转轨  万向集团公司  海外上市公司  鲁冠球  浙江人  大型企业集团  万向节厂  李书福  深圳证券交易所  浙江现象 
描述:解读浙江“草根经济”
文化引领企业战略转型与创新发展
作者:童云芳  来源:冶金企业文化 年份:2010 数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发展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  领导班子  优秀企业文化  环境保护  杭钢  大型企业集团  文化建设  钢铁产业  战略转型 
描述:杭钢集团创建于1957年,是一家以钢铁、贸易流通、房地产为核心业务,环境保护、酒店餐饮、科研设计、高等职业教育、黄金开采冶炼等多元产业并举并强的大型企业集团。今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将超600亿元、利润超12亿元。近年来,杭钢集团先后荣获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等国家级、省部级荣誉150多项,社会影响力得到了有力的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杭钢全体干部员工的团结拼搏和优秀企业文化的引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