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31)
报纸(33)
图书(3)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鲁冠球 (127)
万向 (30)
杭州企业 (7)
杭州农民企业 (4)
鲁伟鼎 (1)
按年份分组
2017(35)
2016(6)
2012(5)
2010(16)
2008(24)
2007(6)
2005(9)
2003(9)
2001(3)
1998(4)
按来源分组
-1(33)
浙商(14)
中国企业家(5)
名人传记(下半月)(2)
公关世界(2)
东方企业家(2)
中国乡镇企业(2)
南风窗(1)
创新时代(1)
上海经济(1)
鲁冠球 财富常青树
作者:山柠  年份:2003 数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万向集团  鲁冠球  常青树  给奖金  按资分配  结构工资制  万向节厂  按效分配  通用汽车公司  修配厂 
描述:鲁冠球 财富常青树
常青树
作者:牛文文  来源:中国企业家 年份:2007 数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万向集团  鲁冠球  美的集团  何享健  企业家 
描述:为什么40年不倒,就被誉为企业界的“常青树”呢?何享健今年65岁了,这并不奇怪,中国企业界60多岁的第一代创始人不算少。但美的已经创办40周年了,这叫人有点不敢相信。一般说中国的企业往往只有20多年的历史,40年前的1968年,正是文革初兴之年!
鲁冠球:财富常青树
作者:马洪涛  年份:2003 数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全国人大代表  万向集团  海外上市公司  香港理工大学  鲁冠球  常青树  资源优化组合  汽车零配件  乡镇企业家  财富持有 
描述:鲁冠球:财富常青树
“常青树”鲁冠球
作者:张文玉  来源:上海经济 年份:2007 数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万向集团  鲁冠球  年产值  民营企业家  中国  乡镇  商界  汽车零部件企业 
描述:61岁的鲁冠球以“常青树”之美誉蜚声中国商界。作为中国最大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掌门人,鲁冠球以声音响亮、爽朗大笑而闻名。和许多民营企业家一样,其旗下的万向集团始于一个不起眼的乡镇小厂,历经多年风雨,几易
“常青树”的经营秘诀
作者:姚珏  来源:浙商 年份:2017 数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鲁冠球  市场  经营  商界  企业家 
描述:“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也许是对一位身处市场变幻中的企业家最高的评价。1969年创力、万向的鲁冠球,以48年的追逐故事赢得了商界“常青树”的封号。岁月长河、风云际会,为什么是鲁冠球屹立不倒?
“常青树”的经营秘诀
作者:姚珏  来源:浙商 年份:2017 数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鲁冠球  市场  经营  商界  企业家 
描述:“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也许是对一位身处市场变幻中的企业家最高的评价。1969年创力、万向的鲁冠球,以48年的追逐故事赢得了商界“常青树”的封号。岁月长河、风云际会,为什么是鲁冠球屹立不倒?
鲁冠球:民企“常青树”
作者:萧娜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 年份:2005 数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公司董事长  常青树  民营企业  汽车制造业  汽车零部件  股份有限公司  集团有限公司  大股东  股份制改革  民企 
描述:我国第六大汽车集团——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6月完成股份制改革, 整体变更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广汽股份)。一直垂涎整车制造的万向集团公司董事长鲁冠球,以参股方式首度进入整车制造业。万向集团出资近1.4亿元,持股3.99%,成为第二大股东。鲁冠球此次入股广汽股份,圆了其一直想进入整车制造行业的梦。
鲁冠球 “常青树”
作者:刘涛  来源:中国企业家 年份:2005 数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鲁冠球  想像空间  时间表  大股东 
描述:去年榜上位列第13名的鲁冠球对万向有意进入整车制造领域的传言轻描淡写地概括为“尚无时间表”。但只在半年之后,万向借广汽股改之机一跃而成为后者的第二大股东,给业界留下巨大的想像空间。这是典型的鲁氏风格——少说,悄悄地干,最好是只下雨,不打雷。 多年来,造汽车是鲁冠球天天晚上做梦都在想着的事,但他表示,参股广汽的第一目的并非为此,还是从万向的
“常青树”鲁冠球
作者:吴晓波  来源:东方企业家 年份:2007 数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鲁冠球  风景  窗口  工业城  万向节  通讯社  萧山 
描述:我第一次见到鲁冠球是在1990年,那年我大学刚刚毕业,服务于一家通讯社。鲁冠球的万向节厂在杭州城外的一个小镇,从他的窗口望出去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直到今天我还记得他与我一起站在窗口看风景的情景,他用一口浓重的萧山口音大声说,“我就是不进城,我要在这里造一个工业城”。
鲁冠球民办企业常青树
作者:暂无 来源:创新时代 年份:2016 数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鲁冠球民  民办企业  机械设备  企业常青树 
描述:16岁时,出身农家的鲁冠球渴望能当一名工人。但是他只得到在县铁业社当个打铁小学徒的机会。3年的铁匠生活使鲁冠球熟悉了机械农具,也使他对机械设备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